自古武艺正宗在军队,不信来看70年代解放军拼刺比赛
史哥曾经提过一个说法:
我们常说的武术宗师,不说无一例外,至少相当大一部分,是军人转业创拳……比如:陈氏太极创始人陈王庭,明末军人转业,训练团练创拳。内家拳创始人王征南,明末军人转业。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一般认为是太平军军人间谍。形意拳创始人姬际可,明末军人转业。合气道创始人植芝盛平,转业军人。跆拳道创始人崔泓熙,转业军人。杨露禅,陈家沟团练退伍兵。戚继光,俞大猷,军人。少林寺,地方军阀。大部分著名的拳种也是如此:洪拳,郑成功反清地下武装军体拳。马伽术,以色列军队武术。古柔术,日本古代警察系统武术。古泰拳,古代泰国军队兵器技………
明末清初民间武术大兴,和很多明末军人抗清失败后转入民间创拳训练反清组织有关
这也许说明了:武术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里,都不是民间的东西,是军队的。民间的武术也是军队武术的一种流传和变种。但武侠作品的潜移默化,导致大部分人以为武术是民间的东西。
很多人为了确定中国武术一无是处,拼命论证军队的不叫武艺,其实读过历史书的人都知道,“武艺”这个词,就是军队的用语,指的是军人单兵格斗技术的高低,比如宋代武举的选拔标准叫:“较试以策略定去留,以弓马定高下,其间以策略武艺俱优者为优等”。实际上在清代之前,民间武术和军队武术相比几乎都占的比重很小,这大概和清代很多反清军人失去军队的舞台有关。
现代,很多人轻视的说军人不能打,不信上擂台试试。其实,军人的徒手擂台格斗能力肯定无法和职业格斗冠军相比,但为什么?因为这个东西从古至今对于军人都没用,戚继光明确说过“拳脚无用于大阵,只是入门之艺”,因为没用,所以自然不重视。像《水浒传》里,林冲,杨志等军队将领都是弓马娴熟,民间的燕青才擅于相扑。军队练的兵器技,才是真正的杀人技。
拓展阅读:美国海军陆战队持械野战大败UFC冠军,不要跨领域比高低
实际上我们常说的职业化,全世界最大的职业化组织,一定是军队,无论是资源,技术,人才,民间商业组织的职业化都是无法相比的,当军队认为一个技术可以应用于战场时,它对这个技术的研究和掌握是极其可怕的。在古代最重要的技术当然是冷兵器格斗技术,随着近代热兵器的出现,冷兵器武艺在逐渐消亡,但即便如此,在上个世纪,由于解放军对于拼刺技术的重视(单兵五大技术之一),使拼刺技术仍然拥有极高的水平。
展开全文
今天我们来看一场解放军比武的拼刺比赛,在这场决赛中,从慢镜头中才可以看出决定双方胜负(生死)的一瞬,可以说电光火石之间。
空中后退刺枪的一瞬,真是武侠电影般的精彩。而比赛结束后,双方立刻摘掉护具,奔上前握手,灿烂的笑容让史哥一下想起了孔子的名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拓展阅读:两千年前孔子的这句话,记载着中国人已丧失的,文武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中南海保镖教头, 原中央警卫团的格斗教官王胜利老师给我们讲讲他遇到过的一次冲突如何解决的?
目前王胜利老师的《 中国跤十三个迅速制服敌人的防身方法》热销中!
《功夫史》是一个献给中国年轻武术搏击爱好者的网络节目。它的播出平台包括:优酷、腾讯、爱奇异、A站、B站、抖音、今日头条、搜狐、美拍,微信公众号、微博等。
后台回复“我要加群”,加入各地分群。另诚征全国各市分群群主,要求是功夫史的忠实观众,爱武术,组织能力强,思维开放,无门派之见。欢迎自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