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创见大赛
大赛简介
美的科技创新挑战赛,是美的集团面向高校和全社会科技创新人才打造的一场科技竞技赛事。首届挑战赛由美的集团与36氪联合发起,以「人工电子感官」为赛题,邀请万千科技爱好者一同深入研究人工电子感官技术,充分挖掘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潜力。
2020年底,美的集团整体业务架构更迭为全新的五大业务板块:智能家居事业群、机电事业群、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和数字化创新业务,同时将战略主轴全新升级为: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重新打造新时代的科技美的。美的首届科技创新挑战赛作为美的集团在科创领域的又一发力,致力于挖掘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综合素质人才,推动中国家电行业成为全球家电科技创新引领者,为全球消费者创造美好生活。
赛事安排
1、赛题介绍
(1)赛题名称
人工电子感官挑战赛
赛题背景
人类具有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模拟人类和动物的器官功能,对各种物质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识别,一直是传感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由仿生传感器做成的人工电子感官已经在食品检测、环境检测等领域中展开了应用研究。如机器视觉技术(电子眼)、人工嗅觉技术(电子鼻)和人工味觉技术(电子舌),这类技术分别模拟了人的视觉、嗅觉和味觉功能,最适宜应用于快速即时分析诸如饮料和食品原料等复杂产品的感官质量,具备科学、快捷、方便、不易疲劳等优点。不过,人工电子感官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还存在可靠性及信息丰富度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智能家居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必将不断推动人工电子感官技术在智能家居发展中的应用向更高一级进化。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智能烹饪、食品新鲜度检测等基于人工电子感官技术的科技应用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人工电子感官」为赛题的美的首届科技创新挑战赛,将携手万千科技爱好者一起对人工电子感官技术展开多维度、全方位的专项研究,促进该技术与未来智能家居场景的深度融合。
(3)挑战方式
由参赛者自备电子感官系统,在主办方指定物质范围内,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能力进行综合感知,方式不限。
(4)评判维度
比赛结果将以电子感官综合形态、识别准确率、识别速度三个维度进行评判,具体评分规则以主办方公布的赛事各阶段评分细则为准。
2、大赛赛制及日程安排
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并设置特别赛道。具体赛制及日程安排如下:
(1)初赛:常规物质自由识别赛
2021年4月20日-2021年6月15日
(6月1日截止报名和提交材料,6月15日公布评审结果)
各参赛选手/团队需将参赛作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至大赛官方网站,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评审,最终筛选至多24支优质队伍晋级复赛。
(2)复赛:线上硬核直播挑战赛
2021年7月中旬
24支晋级队伍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复赛,综合各队作品形态、识别能力和评委打分,总分排名前8的优质队伍晋级决赛。
(3)决赛:电子感官巅峰对抗赛
2021年8月中下旬
晋级决赛的8强选手将进行线下决赛,在决赛现场展开三轮PK,角逐三甲。
(4)特别赛道
2021年4月20日-2021年6月中下旬
(6月1日截止提交材料,6月中下旬公布评审结果)
此外,大赛还设置了特别赛道,针对在人工电子感官技术领域存在更高检测难度的物质,向全国科技爱好者征集检测方案。美的集团将从投稿方案中遴选出优秀作品,与团队负责人直接沟通项目合作机会,优秀参赛者还有机会受邀前往决赛现场参加项目表演秀。
*赛季日程及形式仅供参考,最终以主办方公布的最新公告为准。
3、参赛要求
(1)参赛资格
大赛面向全社会开放,高等院校在校生、科研单位工作者、企业人员等均可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报名参赛。
以团队形式报名时,参赛队伍人数不少于4人,不超过10人(含领队),领队为团队的联系人和代表;
直至比赛正式开始前,团队可替换一位或多位成员,领队不可更换;
参赛者不可同时参加到多个团队中。
(2)参赛流程
大赛报名:2021年4月20日-2021年6月1日
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大赛官方网站(网站链接)或官方微信小程序,进入「报名中心」,完成个人或团队报名工作。
方案提交
常规赛道:
初赛:2021年4月20日-2021年6月1日
比赛形式:线上投稿
赛题
在主办方指定物质范围内(详见附件2:可识别物质范围标准表),使用参赛者自备电子感官系统,不限方法、不限测试次数,以最快速度识别出尽可能多的物质。
作答方式
参赛者需在线上提交参赛方案,以文字形式简要描述技术方案(500字以内),同时可提交作品相关PPT或动画/实物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视频限mpg或rmvb格式,2分钟以内)进行辅助作答。(参考附件1:大赛方案书模板)
评分规则
本环节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评审,评审专家根据技术方案的识别准确率、识别速度、可行性、创新性等维度进行评分,最终按照评审结果,筛选最多24支优质队伍晋级复赛。初赛结果于6月15日公布,并在大赛官网/微信小程序公示。
复赛:2021年7月中旬
比赛形式:线上直播
比赛规则
复赛采取直播竞赛形式,参赛选手将从方案阐述、限时物质识别和直播答疑三个环节展开10分钟线上路演。待识别物质由举办方统一制备并发送给参赛队。限时物质识别环节中,选手需在限时3分钟时间内,使用自备的电子感官系统对主办方提前发布的10种物质(参考附件2:可识别物质范围标准表)进行现场识别。比赛过程中,需保持待测物不离开直播镜头。
评分规则
综合参赛选手直播现场识别方案分与评委打分,产生晋级决赛的8强队伍名单。
决赛:2021年8月中下旬
比赛形式:线下竞赛
比赛规则
决赛阶段为线下竞赛,现场将通过三轮PK赛考核8强选手作品的综合识别能力,并决出冠亚季军。
【第一轮:物质浓度识别(8进4)】
从可识别物质范围标准表中选取若干杯种类或浓度不同的“饮料”,参赛者对每杯“饮料”仅有两次检测机会。最终,准确识别“饮料”数量最多的前四名参赛队伍进入比赛下一轮。
【第二轮:比拼识别速度(4进2)】
在比赛现场设置物质传送带。参赛者需保持固定位置,在不同的传送带速度下,及时识别传送带上移动的物质。最终,准确识别物质数量最多的前两名参赛队伍进入比赛最终轮。
【第三轮:咖啡豆风味识别(角逐冠亚军)】
主办方提前选取不同风味的咖啡豆,发布赛题, 8强参赛选手根据赛题对电子感官系统进行优化和自练习。
比赛现场,工作人员根据已选取的咖啡豆现场制作咖啡。参赛队伍所在电子感官系统需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能力进行综合感知,鉴别出咖啡风味,并对应得出咖啡豆产地。率先准确识别出所有咖啡豆产地的参赛队伍赢得本次大赛冠军。
特别赛道:2021年4月20日-2021年6月1日
比赛形式:线上投稿
赛题
在主办方指定物质范围内(详见附件3:可识别物质范围附加表),使用参赛者自备电子感官系统,不限方法、不限测试次数,以最快速度识别出尽可能多的物质。
作答方式
参赛者需在线上提交参赛方案,以文字形式简要描述技术方案(500字以内),同时可提交作品相关PPT或动画/实物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视频限mpg或rmvb格式,2分钟以内)进行辅助作答。(参考附件1:大赛方案书模板)
评分规则
美的集团将根据投稿方案的识别准确率、识别速度、可行性、创新性等维度进行评分,并从方案中遴选出优秀作品,与团队负责人直接沟通项目合作机会。
三、奖项设置
1、奖金奖励
一等奖:1 支队伍,
【现金奖励】 20 万元人民币
【海外游学】免费赴美的日本研发基地访学一周
【CEO午餐会】与美的CEO方洪波共进午餐,畅聊2小时
【 AI科技家电】价值20万元的COLMO TURING套系
二等奖:1 支队伍
【现金奖励】 10 万元人民币
【CEO午餐会】与美的CEO方洪波共进午餐,畅聊2小时
【 AI科技家电】价值20万元的COLMO TURING套系
三等奖:2 支队伍
【现金奖励】 5 万元人民币
【高端家电】获赠价值20万元的COLMO AI科技高端家电套系产品
优胜奖:4 支队伍,
【现金奖励】1 万元人民币
人气奖:1 支队伍
【现金奖励】5 万元人民币
(以上全部奖金均为税前金额,由主办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Offer直通
大赛过程中,美的集团将对表现优异的团队/个人发放入职Offer、直通终面卡或实习直通Offer。优秀选手在入职后将会得到专属导师的辅导,期待你的加入。
3、合作机会
在参赛过程中,美的集团将对优秀的产品研发团队/个人提供项目孵化与投融资对接机会。
四、赛事申明
参赛者对如下事项进行确认,并提供承诺与保证:
参赛者确认知晓美的首届科技创新挑战赛只是为参赛项目搭建的展示平台,参赛者应自行承担与项目相关的全部责任和义务,任何与项目相关的法律纠纷(包括但不限于与项目投资方的纠纷等)概与大赛组织方无关。
参赛者需自觉遵守大赛发布的规则,并积极维护大赛的形象和声誉。
参赛者承诺对参赛项目享有合法权益,提供的全部信息均真实、有效、完整,涉及的知识产权均权属清晰,没有已知或可能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的情形。如有违法、侵权行为,一经发现并查实,将取消其参赛资格,相关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参赛者授权大赛组织方可为以下目的披露项目信息:
将项目信息提供给大赛领投机构以及大赛评委;
为项目以及大赛活动宣传之目的,对外披露项目中非商业机密信息,包括项目简介、创始团队介绍等。除上述授权外,大赛组委会应对获悉的参赛项目保密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参赛者对在参赛过程中知晓的大赛以及组委会的保密信息负有长期保密义务。
因参赛者的过错,包括但不限于违反以上承诺,给组织方及任何第三方导致的任何损失,参赛者应承担赔偿责任,且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者的参赛资格。
在可适用的法律允许范围内,主办方保留对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五、联系方式
(待确认补充)
附件1:大赛方案书(模板)
(待研究院补充)
附件2:可识别物质范围(标准表)
可识别物质范围(标准表)
序号
待测物
推荐品牌/规格
备注
1
纯净水
怡宝/雀巢
1、不局限推荐品牌/规格,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其他相似待测物
2、如自选其他,则不得与所推荐物质有明显颜色差异
2
盐水
0.9%NaCl医用生理盐水,贝塔果果/格美研/自制(100mL纯净水+0.9gNaCl)
3
糖水
纯净水/蒸馏水 + 白砂糖(100ml + 3g)
4
白醋
海天/千禾
5
白葡萄酒
张裕/长城/美贺庄园 干白
6
雪碧
可口可乐
7
可乐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8
生抽
海天/李锦记
9
老抽
海天/李锦记
10
花生油
鲁花/金龙鱼
11
香油
金龙鱼/李锦记
12
纯牛奶
伊利/蒙牛
13
豆奶
维他奶/豆本豆
14
酸奶
伊利/蒙牛
15
咖啡
速溶黑咖啡-雀巢/麦斯威尔
16
鸡汤
100mL纯净水+0.5g太太乐鸡精
17
茶
三得利乌龙/伊藤园乌龙
18
苹果汁
汇园
19
橙汁
汇园/美汁源
20
啤酒
青岛/雪花/百威
附件3:可识别物质范围(附加表)
可识别物质范围(附加表)
序号
待测物质
需求描述
1
糖分
可直接对食物(如米饭、果蔬、饮料)中的糖分含量进行检测,可直接搭载在电饭煲等家电上,无需人工操作,无需耗材,可长期稳定工作
2
嘌呤
可对食物(如未烹饪的食材,烹饪后的菜肴、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行直接或间接定量检测,可直接搭载在压力锅、冰箱等家电上,无需人工操作,无需耗材,可长期稳定工作
3
农残
可直接对食物(如水果、蔬菜)中的一类或几类农残含量进行检测,可直接搭载在冰箱等家电上,无需人工操作,无需耗材,可长期稳定工作
4
食材新鲜度
可直接对食物(如水果、蔬菜、肉类)的新鲜度进行测试,可直接搭载在冰箱等家电上,无需人工操作,无需耗材,可长期稳定工作
5
烹饪焦糊味
可直接对烹饪中产生的气味(如菜肴香味、焦糊味)进行准确识别,可直接搭载在烟机等家电上,无需人工操作,无需耗材,可长期稳定工作
6
水质硬度
可直接对水质硬度进行定量检测,可直接搭载在洗衣机等家电上,无需人工操作,无需耗材,可长期稳定工作